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保护江河湖泊,事关人民群众福祉,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,以保护水资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环境、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,构建起河湖管理保护机制,我国江河湖泊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。
看河湖长制“苏州篇章”
2017年以来,苏州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河湖长制不断走深走实,近阶段苏州将致力于构建“一轴、二带、三群、五网、六廊”的幸福河湖格局,努力将秀美河湖转化为苏州发展优势。
建成美丽河湖1060条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,推动生态美丽河湖建设。
全面推行河湖长制5年来,苏州锐意进取、勇于创新,“联合河长制”“河道主官”“河长制+”等新词汇不断涌现。《“东方水城”的嬗变之路》入选中组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攻坚克难案例,吴江区“跨界联合河长制”入选《新时代治国理政案例精选》。苏州百姓身边的幸福河湖越来越多,河湖长制苏州故事越写越精彩。
2021年,苏州发出1号总河长令,立足“抓两头、提中间”,以河湖长制为发力点,以消除劣V类水体为着力点,以打造百姓身边的幸福河湖为落脚点,全面推进“消劣争优”,开展劣V类水体整治。截至去年底,371条劣V类水体整治完成,占总任务的三分之一。苏州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保持Ⅲ类以上,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2.5%,太湖苏州片区达到“十三五”以来最好水平。
在苏州大大小小河湖边上,河长牌林立,上面清晰注明了河湖名称,河长信息和监督举报电话等。五年来,苏州坚持党政领导、河长主导、社会引导,不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,设立双总河长,建成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河长体系,5106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,实现河湖全覆盖。“有事找河长”已成为苏州百姓的习惯。
跨界河湖有人管。在“不破行政隶属、打破行政边界”基础上,苏州创建联合河长制,丰富五大联合机制内涵,实现451条跨界河湖联保共治全覆盖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促使苏州拓展苏锡联合河长制、苏沪协同治水,连续三年为“进博会”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。青、吴、嘉联合签订示范区联合建设幸福河湖工作任务书,在全省创新建立太浦河水质无忧保险项目。
除了跨区域联合治水,跨部门、跨团体携手护河同样丰富了河湖长制内涵。“河长+检察长”“河长+警长”等模式不断涌现。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市首创河长联盟。“外籍河长”“企业河长”“巾帼河长”“少年河长”等民间河长积极参与河湖管护,全民治水氛围愈来愈浓厚
在昆山巴城、太仓沙溪、吴江同里、吴中甪直等古镇和姑苏区,特色历史水街建设成果初显,一些水边景点成为彰显文化底蕴、带动产业发展、丰富群众生活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近年来,苏州以“城水相融,人水相亲”的发展理念,推进生态美丽河湖集中连片建设,展现苏州河湖“和谐之美”。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于2019年底启动,到目前已建成生态美丽河湖1060条。去年,浒光运河高新区段、张家港市朝东圩港、常熟市海洋泾获选江苏省幸福河湖建设示范样板。
苏州河湖长制续写精彩“水故事”
下一步,苏州将继续踔厉奋,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改革,担负起“三大光荣使命”,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,统筹做好水安全、水生态、水资源、水文化四篇水文章。持续提升河湖水质,持续推进“消劣争优”攻坚,提升水环境质量。优化河湖管理,加强现代科技赋能,构建生态智能水网,深化与央企、大院大所战略合作,推动淤泥资源化利用、蓝藻及水葫芦防控等项目技术攻关。
拓展河湖功能,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,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太湖生态保护,以重点项目为抓手,推进吴淞江、太浦河、京杭运河等骨干生态廊道建设,促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苏州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。激发水经济活力,通过水上产品多元化和复合化,全面做好苏州旅游“水文章”,打造大运河文化带“最精彩一段”。